交流电机运行中的“过热过载”是指电机的实际负载超过其额定负载,或因其他异常原因导致定子和转子的温度超过设计允许值(通常为相应绝缘等级对应的最高温度,如A级105℃、B级130℃、F级155℃、H级180℃)。长时间过载会导致绝缘老化、绕组烧毁,甚至电机报废。其原因、预防及处理方法如下:
1. 过热和过载的核心原因
交流电机过热、过载的本质是“电机的输入功率大于输出功率,多余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积累起来”。具体可分为四类: 负载侧原因, 运动自身原因, 电源侧原因, 和 经营环境原因.
1.1 负载侧原因(最常见)
- 实际负载超过额定负载:例如水泵、风扇等管路堵塞造成阻力增大、机床切削量过大、传送带卡死等,都会导致电机输出转矩持续超过额定转矩,电流也远远超过额定电流(过载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1.2-2倍),导致铜损(I²R)急剧增加,从而引起发热。
- 负载频繁启动/正反转:电动机启动时启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5-8倍,频繁启停会造成短时间大电流产生的热量积累,特别是中小型异步电动机,启动损耗占的比例更高。
- 负载波动过大:对于破碎机、振动筛等设备,负载波动较大,电机需要频繁调整扭矩,电流波动导致热量积累。
1.2 电机自身原因
- 绕组故障:定子绕组发生匝间短路、相间短路或接地短路,会减少绕组的有效匝数,引起电流异常增大,造成严重的局部过热(如匝间短路处温度瞬间可超过200℃)。转子绕组发生断路(对于绕线转子)或滑环接触不良,会造成转子电流不均匀,并产生额外的损耗加热。
- 铁芯故障:定子铁心硅钢片间绝缘损坏(如老化、磨损)会使“涡流损耗”和“磁滞损耗”增大,导致铁心发热,并将热量传递至绕组。铁心叠片松动会使磁阻增大,也会加剧发热。
- 机械故障:轴承磨损、缺油或卡死等原因,会增加转子的旋转阻力,机械损耗转化为热量。定转子间气隙不均匀(如轴承内外圈跳动),会导致磁场分布不均匀,局部磁通密度过大,增加附加损耗。
1.3 电源侧原因
- 电源电压异常:电压过高(超过额定电压10%以上)会导致定子铁芯磁通密度饱和,铁损急剧增加。电压过低(低于额定电压10%以上)会降低电机的输出转矩。如果负载保持不变,电机需要增加电流来维持转矩,从而导致铜损增加。
- 电源频率异常:我国工业频率为50Hz。如果频率降低(例如低于48Hz),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会降低,转子转差率会增加,转子铜损会增加。频率升高,电机的铁损也会增加。
- 三相电源不平衡:三相电压差超过5%时,定子三相电流不平衡,负序电流产生反向旋转磁场,增加附加损耗和发热,尤其容易引起转子过热。
1.4 运行环境原因
- 散热条件差:电机冷却风扇损坏、风扇罩堵塞、或电机安装在高温(超过40℃)、灰尘过多、通风不良的环境中,导致热量不能有效散发,导致温度积累。
- 保护等级不匹配:例如,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防护等级为IP23(可防固体异物但不防水)的电机,湿气会进入电机,导致绕组绝缘性能下降,漏电流增大,从而引起电机发热。
2. 过热和过载的预防措施
针对以上原因,应从“负载匹配、电机维护、供电保障、环境控制”四个方面进行预防:
-
合理匹配负载与电机
- 选择电机时,应确保其额定功率比实际负载功率高10%-20%(即“负载率”控制在80%-90%),避免“小马拉大车”。对于需要频繁启动和正反转的设备,应选择“频繁启动型电机”(如YZR系列绕线式异步电动机)。
- 安装负载时,应保证设备机械传动系统(如联轴器、皮带轮)的同轴度符合要求,避免因不同心而产生额外的负载。
-
定期保养电机
- 绕组检查:每月用绝缘电阻表(兆欧表)测试定子绕组对地绝缘电阻,不应低于0.5MΩ(低压电机)。若过低,则需对绕组进行干燥处理或更换。定期检查绕组外观,是否有变色、烧焦气味。
- 铁心及机械检查:每季度检查铁心叠片有无松动,轴承有无异响及漏油现象,并按说明书要求定期补充或更换润滑脂(如2号锂基脂)。检查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,若气隙不均匀,应调整轴承或转子。
- 冷却系统检查:每周清理电机散热器和风扇罩上的灰尘,确保风叶完好,风道通畅。
-
确保电力供应稳定
- 安装电压、频率监控装置,保证电源电压波动在额定值的±5%以内,频率波动在±1Hz以内。对于三相设备,安装三相不平衡保护器,当三相电流不平衡超过10%时自动停机。
- 对于电压不稳定的场景(如工厂车间),应安装稳压器或变频电源,避免电压异常造成电机过载。
-
优化运行环境
- 电机应安装在通风良好、温度低于40℃、无粉尘、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。若环境恶劣,应选择防护等级较高的电机(如IP54、IP65),并安装冷却风扇或冷却器(如强迫风冷、水冷)。
- 避免电机受到阳光直射或放置在热源(如锅炉、取暖器)附近,必要时应安装遮阳棚或隔热板。
3. 过热、过载应急处理方法
电机在运行中若发现过热现象(如外壳发烫、温度超过额定值、热继电器动作等),应按以下步骤处理:
- 立即停止机器:断开电机电源,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(如绕组烧毁)。若热继电器动作,应等待其冷却(约5-10分钟)后再复位。
- 排除故障原因:
- 用手触摸电机外壳和轴承端盖,判断发热部位(如绕组侧发热可能是负载或电源有问题,轴承侧发热可能是机械故障);
- 检查负载有无卡阻及传动系统是否正常,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电压、三相电流是否平衡,用兆欧表检测绕组绝缘电阻;
- 如果怀疑轴承有故障,可拆下端盖检查轴承磨损情况,或用听诊器听运转过程中是否有异常噪音。
- 有针对性的处理:
- 如果是负载过载:减轻负载或更换更大功率的电机;
- 如果是电源异常:联系电工调整电压,修复三相不平衡;
- 如果是绕组故障:将受潮的绕组烘干或更换短路/断路的绕组;
- 如果是机械故障:更换磨损的轴承,调整定子转子气隙或传动系统的调准;
- 如果是散热不良:清理冷却系统,安装冷却装置。
- 试运行验证:处理完毕后,应先空载运行5-10分钟,检查电流、温度是否正常;再以额定负载运行30分钟,确认无过热现象后,方可恢复正常运行。
4. 总结
交流电机过热过载的核心是“能量不平衡”(发热>散热),其根本原因多与负载不匹配、维护不当、供电异常或环境恶劣有关。通过“合理选型电机、定期维护、稳定供电、优化环境”可以有效预防。应急处理应遵循“停机→排除故障→处理→验证”的逻辑,避免故障扩大。做好过热过载的防控是延长电机使用寿命、保障设备可靠运行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