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查电机是否工作,需要结合外观观察、电气检查、运行测试三个核心维度,逐步排查故障点(适用于常见的交流异步电机、直流电机等)。
一、前期准备:安全第一+工具清单
1. 安全注意事项(必须首先遵守)
断开电机电源(拔掉电源插头或关闭断路器),用万用表“通/断”档,确认无残余电压,避免触电。若电机刚刚停止运转,请等待其冷却(表面温度可能超过100℃),以防烫伤。
对于大型电机(如工业级电机),需确认联轴器、皮带等传动部件已断开,避免测试时误操作造成机械伤害。
2、 步骤1:外观及机械检查(排除视觉故障)
首先,用肉眼和手感检查非电气问题。大多数简单故障(例如卡住或接线松动)都可以在这一步检测到:
观察电机外部状态
外壳:有无破损、变形、漏油(带减速器的电机)或烧焦痕迹(如有焦味,可能是绕组烧焦)。
接线盒:打开盒盖,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氧化(端子发黑/生锈会造成接触不良)、电线是否断裂。
散热部件:风扇叶片是否完好(无破损、变形),散热孔是否被灰尘/杂物堵塞(堵塞会导致过热关机)。
机械旋转检查
断电状态下,用手旋转电机轴(或联轴器):正常情况下应旋转灵活,无卡阻或明显松动。
如果旋转时感觉卡住,可能是由于轴承磨损(有“沙沙”的摩擦感)、转子定子摩擦(扫过内孔)、或负载端卡住(如泵体或变速箱故障,需断开负载单独测试电机)。
如果轴明显松动,则可能是由于轴承损坏或端盖螺钉松动,需要进一步拆卸检查。
三、第二步:电气性能测试(核心故障排除步骤)
利用万用表和摇表对电动机的绕组导通性、绝缘性、电源输入进行检测,可以判断绕组烧断、接地、缺相等电气故障。
1.检查绕组的导通性(判断是否有断路)
电机绕组(定子绕组)是核心导电部件,断路会导致电机完全停止旋转。
操作方法(以三相电机、单相电机为例,不同电机的匝数不同):
三相异步电动机(工业设备中常见,接线盒内有6个端子:U1/U2、V1/V2、W1/W2):
断开电机电源并从接线盒上拔下电源线。
Adjust the multimeter to the “resistance range” (200 Ω or 2k Ω range, depending on the motor power: the winding resistance of low-power motors may range from a few Ω to tens of Ω, while high-power motors may have a resistance of<1 Ω).
分别测量三组绕组的电阻:U1-U2、V1-V2、W1-W2。
正常情况:三组电阻值基本相同(误差≤5%),说明绕组导电良好,没有局部短路。
异常情况:若某一组阻值“无穷大”(万用表显示“OL”),表明该绕组断路(可能由于断线或绕组烧坏)。
4、第三步:运行测试(通电观察实际工作状态)
若外观及电气检查正常,即可通电测试电机的运转声音、转速、温度等,以确定是否存在隐患故障(如局部短路或负载不匹配等)。
1. 开机并开始观察
打开电源,观察电机是否启动:
正常:启动平稳,无剧烈晃动,转速均匀。
例外:
完全不转,并有嗡嗡声:可能是由于缺相(三相电机)、次级绕组开路(单相电机)、或负载卡住。
启动后立即跳闸:可能是由于绕组短路(电流过大)或接地故障(漏电保护器动作)。
.2. 运行状态检测
听声音:用听诊器或螺丝刀(一端接在电机外壳上,另一端贴在耳朵上)听运转声音:
正常:仅有均匀的“嗡嗡”电磁声,无噪音。
异常:有“沙沙”声(轴承磨损)、“摩擦”声(扫膛)、“脆”声(绕组短路)。
温度测量:通电运行10-30分钟(视电机功率而定),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外壳温度:
正常:普通电机外壳温度≤60℃(环境温度25℃时),高温电机温度≤80℃。
异常:若温升迅速(超过100℃)或有焦糊味,表明绕组短路或过载。
检查转速(可选):用转速表测量电机轴转速,并与电机铭牌上标注的“额定转速”(如三相电机的额定转速通常为1440r/min、2900r/min)进行比较。若偏差过大,则可能是绕组故障或负载过重。